欢迎光临今时比装修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村庄绿化设计哪里哪位有?

项德元 更新时间:2015-12-13 12:00
补充:

我来回答
置顶回答
你好。以下仅供参考:
在利用植物进行设计时,有着特定的步骤、方法以及原理。在初步设计中,植物配置应在设计程序初期,作为综合要素与地形、建筑、铺地材料以及园址构筑物同时加以分析研究。植物的功能作用、特性、种植布局以及取舍是整个程序的关键。在基本设计阶段关键之点,就是群体地,而不是单体地处理植物素材。将植物当作基本群体进行设计,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中几乎都是以群体的形式而存在。

  在运用植物进行园林设计时,首先必须明确设计目的,然后才能相应地选取和组织设计要求的植物。在整体设计中,首先进行植物群体配置,在完成群体配置后,方能进行种植设计各基本规划部分,并在其间排列单体植物。

  在布置单体植物时要注意:①在群体中的单体植物,其成熟程度应在75-100%。设计者是根据植物的成熟外观进行设计,而不是局限于眼前的幼苗大小,以及最终成熟后的外貌,以便将单体植物正确地植于群体之中。②在群体中布置单体植物时,应使它们之间有轻微的重叠。单体植物冠径的相互重叠基本上为各植物冠径的1/3-1/4。③排列单体植物的原则,是将它们按奇数,如3、5、7等组合成一组,每组数目不宜过多,这是一条基本设计原理。奇数之所以能产生统一的布局,皆因各成分相互配合,相互增补。相反,由于偶数易于分割,因而易相互对立。紧接着应考虑组与组或群与群之间的关系。在这一阶段,单体植物的排列原则同样适用。各组植物之间,应如同一组中单体植物之间一样,在视觉上应相互衔接。这样会增加一个布局的整体性和内聚性,因为中组不同植物似乎紧紧地交织在一起,难以分割。此外,在设计中植物组合和排列除了与该布局的其它植物相配合外,还应与其它因素和形式相配合。

  设计者在完成群体和单体布局后,还应该考虑到设计的某些部分是需要变更的。在布局中可以采用群植或孤植形式配置植物。但必须与初步设计中选取的植物大小、形态、色彩以及质地等相吻合,同时还应考虑阳光、风及各区域的土壤条件等因素。如大多数松柏类植物,银杏、广玉兰、合欢等为喜阳植物,罗汉松、云杉、珊瑚树等为耐荫植物。大多数针叶树喜欢偏酸性土壤(pH3.7-5.5),大多数阔叶树较适应微酸性土壤(pH5.5-6.9),大多数灌木能适应pH值为6.0-7.5的土壤,只有很少一部分植物耐盐碱,如乌桕、苦楝、柳树等。

  完成初步设计后需要进行细部设计,首先考虑的是植物大小之间搭配。应首先确立大中乔木的位置,这是因为它们的配置将会对设计的整体结构和外观产生最大的影响。一旦较大乔木被定植后,小乔木和灌木才能得以安排,以完善和增强乔木形成的结构和空间特性。较矮小的植物就是在较大植物所构成的结构中展现出更具人格化的细腻装饰。由于大乔木极易超出设计范围和压制其它较小因素。因此,在小的庭园中应慎重地使用大乔木。大乔木在景观中还被用来提供荫凉,故在种植时应在空间或建筑物的西南、西面或西北面。

  其次,考虑的是植物的品种搭配。在设计布局中应认真研究植物和植物搭配,在选用落叶植物时,首先考虑其所具有的可变因素。在使用针叶常绿植物,必须在不同的地方群植、避免分散。这是因为它在冬天凝重而醒目,太过于分散,务必导致整个布局的混乱感。在一个布局中,落叶植物和针叶常绿植物使用,应保持一定比例平衡关系,针叶植物所占的比例应小于落叶植物。最好方式就是将两种植物有效地组合起来,从而在视觉上相互补充。

  第三,在考虑植物色彩因素时,也应该同时考虑植物叶丛类型,这也是植物色彩的一个重要因素,叶丛类型可以影响一个设计的季节的交替关系,可观赏性和协调性。在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色彩组合应与其它观赏性相协调,起到突出植物的尺度和形态作用。如一植物以大小或形态作为设计中的主景时,同时也应具备夺目的色彩。在处理设计所需要的色彩时,应以中间绿色为主,其它色调为辅。同时应多考虑夏季和冬季色彩。因为此两季节在一年中占据的时间较长。假如在布局中使用夏季的绿色植物作为基调,那么各种花色都能为一个布局增添活力和兴奋感,同时吸引观赏者注意设计中的某一重点景色。此外,植物色彩在园林中发挥众多的功能,它也能影响设计的多样性、统一性以及空间的情调和感受。

  第四,则是考虑植物的质地。在一个理想的设计中,粗壮型、中粗型及细小型三种不同类型的植物应均衡搭配使用。质地太少,布局又会显得杂乱。比较理想方式是按比例大小配置不同类型的植物。因此,在质地选取和使用上还应结合植物的大小、形态和色彩以便增强所有这些特性的功能。

  最后,则是选择植物种类或确定其名称。在选取和布置各种植物时,应有一种普通种类的植物,以其数量而占支配地位,从而进一步确保布局的统一性。按通常的设计原则,用于种植配置的植物种类,其总数应加以严格控制,以免量多为患。
游客 2015-12-13 12:00
1个回答
song520dx 2015-12-13 12:00
一、项目建设背景 村庄绿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改善城乡差别的重要途径,依据×××区“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工作方案,由区林业局负责牵头实施村庄绿化工作,计划用五年的时间,让农村绿化水平显著提高,现结合×××村的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区建设的要求,结合“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和兴林富民示范工程的实施,以净化,洁化,美化农村环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农村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不断改善我区农村的生态质量,提高村庄绿化的水平和档次,以促进林业发展和丽水生态市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生态优先;把改善村庄的生态环境作为首要目标,以绿为主,建设结构合理,乔灌花草配置的村庄绿化体系,鼓励和支持发展庭院林业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 (二)突出重点:把进村道路,康庄道路,村内主干道,土地整理项目的园区道路,河岸(河提),庭院作为村庄绿化的重点, (三)科学规划:认真编制村庄绿化规划,力求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并与其他行业规划相衔接,树立和落实生态理念,体现田园风貌。 (四)分类指导。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村庄绿化总体目标,分解年度任务,突出工作重点,精心组织落实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村庄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先易后难,先绿化后提高,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面推动,务求实效。 (五)发展与保护并重。结合各村的特点,采用合理的绿化布局和灵活多样的绿化形式,充分利用村庄现有的绿化成果,做到发展与保护并重,改造与建设并举,在加快村庄绿化的同时,加强对村庄森林资源,古树名木等绿化成果的保护。 (六)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农民的利益,实现绿起来与富起来,美起来的有机结合,围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和绿化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义务植树意识,绿化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村庄概况 ×××村为碧湖镇下辖主要行政村之一,位于莲都区碧湖镇规划区范围北部,南邻规划碧湖工业区。村内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据统计,2007年年底,该村现有村民140户,总人口615人。全村2007年农民年人均收入xxx元。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为养殖、种植蔬菜以及外出经商、务工等。 四、现状分析 近几年农村经济不断发展,×××村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是目前村庄内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仍较落后现状存在诸多问题, 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存在着部分路面不整,四旁不绿,池塘水沟污染严重等现象,建设和保护缺乏科学指导性
其他相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