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时比装修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置顶回答
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现代称为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
篆刻的「篆」字,古时写作「瑑」,从玉字旁。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瑑”。后来竹帛成为通行的书写用具,于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为“竹”。其实在古代凡属于雕玉、刻石、镂竹、铭铜的范
围,都可称为“篆刻”,印章的刻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到了秦始皇时,将全国书体作综合整理,书分八体,印面上的文字叫“摹印篆”;王莽定六书时,称为“缪篆”,从此便明定篆书为印章印文的使用字体。唐宋之际,由于文人、墨客的喜好,虽然改变了印章的体制,但仍以篆书作印,直到明清两代,印人辈出,篆刻便成为以篆书为基础,利用雕刻方法,在印面中表现疏密、离合的艺术型态,篆刻也由广义的雕镂铭刻,转为狭义的治印之学。而此治印之学也有人直接称为“刻印”、“铁笔”、“铁书”、“刻图章”等。
七月上 2015-07-11 12:00
1个回答
游客 2015-07-11 12:00
  黄易(1744-约1802) 清代篆刻家、书画家。字大易,号小松,秋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篆刻醇厚幽雅,与丁敬并称“丁黄”,为西泠八大家之一。擅山水,笔墨清隽,亦写墨梅。曾作《看潮图》、《溪水清远图》、《李竹懒诗意图》、《墨梅图》》和《仿远人观暴图》等。传世画迹有《梅花图》、《开和舟中诗意图》等,现藏故宫博物院。工隶书,沉着有致;兼喜集金石文字。官山东济宁府同知时,广搜碑刻,绘有《访碑图》,并著有《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等。与丁敬、蒋仁、奚冈齐名。
其他相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