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时比装修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低碳绿色建筑与社会经济关系有哪些?

姚端丽 更新时间:2015-06-19 12:00
补充:

我来回答
置顶回答
低碳经济的概念在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最早英国人提出,之后被很多国家采用。当然现在有很多词,有的是叫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他都有各自的内涵。如果要把内涵界定清楚,我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不去把更大的力量研究概念上的区别,而是把握本质。低碳经济的定义,一个新的经济、社会和技术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有三个原则,一个原则是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脱钩,经济在增长,温室气体排放在降下来。第二个原则,是一个过程的概念,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也就是说,你来衡量一个经济体,是不是低碳,现在很难说给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和传统的方式来比,其是低碳。第三个原则是要实现多目标,包括经济社会,不仅仅是碳排放的问题。
从全球来看已经呈现出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趋势,大家关注的可能是一个转型成本。记得前几年我们在讨论低碳经济时,经常有学者,甚至是领导同志在问我们,中国现在发展低碳经济是不是过早了,其转型成本究竟有多大,可能会问这样的问题。从全球来分析,如果不采取行动,气候所造成的损失占GDP的比例就是5%到25%左右。
人们现在越来越关注潜在的经济、政治效率,是获得更好发展的历史机遇,而不是其成本。国际上有很多的研究报告,说地谈产品价值每年至少会有5000亿美元左右。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统计下来有十几个过程,在采取低碳经济的战略行动,包括英国在去年的7月份公布的低碳经济转型规划,还有很多国家已经出台了政策。
时间关系,简单的过一下。目前这种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五个方面的深刻影响。
第一,将在世界范围内引发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现在看出来越来越明显的是,新能源引发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
这是金融危机发生后主要国家经济刺激计划方针下绿色投资所占的比重。08年12月份,联合国环境所曾经全球倡导,在实现经济复苏的过程中,要实现绿色复苏,近而实现绿色增长。把短期的应对金融危机的问题,和长期的应对气候的危机的问题,两种危机实现复苏。联合国环境所发出的倡导,考虑到了同时应对两大难题,在这些表中所列的国家,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绿色投资比例最高的国家韩国,占到80%,中国的绿色投资的比例占到37.8%,属于第二大比例高的国家。但是中国的37.8%,主要还是用在公路交通、铁路这样的一些绿色投资的领域,为联合国环境所,把这些领域的投资算是绿色投资。美国主要是在新能源,包括智能电网、电动汽车、还有即有建筑的绿色改造。记得在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案讨论过程中,包括我这个部门在内,都在讨论中国的房地产能不能通过这种绿色投资和绿色改造的方式,把房地产的投资提上去。因为在09年的1、2月份大家知道,房地产投资的增速只有1%。担心中国的房地产投资,因为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非常关键,占全世界社会资产投入的1/3。初步测算房地产,及其拉动的产业,占GDP的比例接近10%,大家知道钢铁一半以上用在房地产。所以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房地产业是非常关键的。当时出了这样的问题,1、2月份的投资增速只有往年那么多。拉动中国经济的作用我们不看房地产的交易量,不看投资,因为投资对下游的拉动作用很强。但后来很快的房地产投资恢复了,现在投资增速更快了,很出现了一些泡沫等问题。所以绿色投资,我这边出的招数就没有报。
第二,有可能改变贸易规则和贸易格局。比如说碳关税,发达国家、美国欧盟适度提出碳关税,甚至在立法机构中提出这个问题。当然我们坚决反对碳关税的问题,因为他违反了《京都议定书》和WTO的原则。但是这对这个问题,将会以进出口绿色贸易壁垒的情况出现,近而影响我们的发展。
第三,有可能改变公众的消费行为。环保部是研究机构提出的碳标尺制度,目前已经在部分发达国家开始实施,超市当中看一些食品有没有表明低碳,近而引导消费者购买产品。
第四,全球碳市场的规模,有可能远远超过石油市场。
第五,影响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行为准则。
游客 2015-06-19 12:00
1个回答
七月上 2015-06-19 12:00
绿色建筑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共有六类指标,由高到低划分为三星、二星和一星。
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其他相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