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时比装修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置顶回答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
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民居在注意防寒、防风、防震的同时,也用开辟风门,设置天井、天窗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达到通风,采暖的效果。
  民居室内外的陈设显示着神佛的崇高地位。不论是农牧民住宅,还是贵族上层府邸,都有供佛的设施。最简单的也设置供案,敬奉菩萨。
Angel_0715 2015-04-14 12:00
1个回答
游客 2015-04-14 12:00
1.以帐篷为屋,这是藏族牧民千百年来的居住形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产方式,决定了牧民的频繁迁徙和居无定所,帐篷这种易搭易拆、方便实用的居住形式便成为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的惟一选择。 2.半地穴土木结构地堡式的建筑“马康”是古代至近代安多藏区的牧民在牧场中的“冬窝子”。 3. 近代西藏约有贵族二百余户,他们除占有大量的土地、庄园、农奴之外,还拥有豪华的府邸。山南拉加里王府,拉萨十一、十四世达赖家院都具有代表性的实例。 4.现代藏区农区(含半农半牧区)和城镇的民居,大都是二三层的楼房或一层的平房,也有高达四五层的建筑物。“屋皆平顶’,是其共同特征,墙体多为石砌,一层方石叠压一层碎薄石,以泥合缝。
其他相识问题